9月14日,“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与创新”论坛在长安大学本部基础楼510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举办,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发展规划处的大力支持。论坛邀请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素娥做主旨报告,众多西部地区高校青年学者及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参与。
副院长万金鹏代表承办方对参会的专家、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介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三点请求:希望湖大专家多来传经送宝,鼓励年轻教师向汤教授学习融合教学与科研;表示学院支持论坛,希望论坛弘扬正能量,教师深耕专业领域;强调教师需坚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职,祝愿参会者工作顺利、论坛有丰硕成果。

开幕致辞结束后,首先由湖南大学汤素娥教授分享思政课教学经验,以“从时间压力到困境突围:青年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反思”为主题,核心围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展开讲述。“知己”方面,她结合自身经历,强调思政课教师需明确职业初心,认清专业理论功底、板书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自评、他评客观认识自己,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从盲目自信或恐慌走向笃定。“知彼”上,她指出要了解思政课体系,各课程(如马原、毛概等)各有特质,是协同共同体,还需调研学情,消解学生焦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此外,她分享打造优质课堂的方法,强调通过公开课堂、教学比赛锤炼能力,直面“水课”问题,呼吁教师坚守初心。最后提出教师成长三重境界,鼓励大家在立德树人征程中找到职业幸福,凝聚力量共促思政课发展。
随后由各高校学者带来精彩发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余加宝围绕“从‘治序’到‘治心’:新时代道德治理范式的转换研究”展开论述;西北工业大学吕焰探讨“榜样‘退潮’、偶像‘裂解’与新榜样建构的可能性”;陕西师范大学马驰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中的失真风险”;陕西师范大学彭均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发展的三重追问”;长安大学杨超聚焦“新兴领域青年社会思潮的流变与防范”;长安大学王振宇阐述“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赋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动因、理据与场景”;长安大学吴凯丽分享“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域意转换的理与路”;长安大学张宇娜论述“从嵌入到互嵌:英雄模范数字叙事的互构张力与调适路径”。

此次论坛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深入思考,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