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研组织模式是高校组织结构的重要部分,我国目前高校管理模式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困扰,主要实行校—院—系(所)三级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但是该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科研组织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借鉴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组织经验,探索适合国内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创新性科研组织模式,从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矩阵结构;独立科研机构;产学研模式
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大学推向了时代前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我国高校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研究型大学正在逐步形成。受到前苏联办学模式的影响,国内高校大多实行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科研组织模式,该模式在大学建设初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大学功能的迅猛发展,新形势下该组织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现实的需要对我国大学的科研组织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建设大学的过程中,如何使我国现有的大学内部科研组织模式更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产出,将是摆在我国高校建设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
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实行的是直线职能制,大体上可以梳理为“学校—学院—专业(系)”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以直线制为基础,大学校长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均实行垂直的领导模式,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下属进行管理并承担全部责任。职能管理部门没有直接管理指挥权,而是负责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并且科研人员能自由发挥自己的科研专长。除此之外,这种简单的直线管理模式能发挥组织的集团效应,并且使得制定决策和沟通渠道更加简单快捷、易于理解[2-3]。但是,这种传统的直线制科研组织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
第一,直线式的科研组织模式不利于交叉学科的产生及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交叉化的趋势。很多实际科学研究问题需要不同学科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但是传统的以系(所)为基本单元的科研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独立,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界限分明,学科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都对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第二,直线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快速反应能力不强。该模式强调管理信息自上而下沿着固定渠道传递,信息的处理和协调都由上级往下级传递。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这种直线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反应比较迟钝,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而及时改变或调整,信息传递速度较慢,阻碍了知识的发展和传递速度,从而导致学校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第三,直线式的科研组织模式是典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在职能上以承担教学为主。科学研究活动依附于教学活动,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我国大学传统的“学校—学院—专业(系)”的直线式科研组织结构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优化现行大学的科研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组织先进机制,进而深化科研组织模式的改革。
他山之石
1.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组织是把按照职能组合科研活动,以及按照项目组合科研活动的方法结合起来的结构[4]。各个单元虽然是一种独立的基层学术组织,但与相关院系、研究所之间存在密切的横向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人员交流、学科点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的合作等很多方面,教学科研人员或学生与创新平台和相关院、系、研究所之间的个体联系是这一横向联系的基本单位。下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展开论述。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创建于1861年。其科研组织管理采用矩阵制的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方面,由两类组织构成:一类是基于学科设置的传统学术组织;另一类是跨越传统学科界限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机构,由大量的跨院系、跨学科计划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组成。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是相对独立的,并且科研组织管理形成了各种跨学科研究组织和传统院系组织共同发展的局面。它保留了以往的“学校—学院—专业(系)”的直线职能制和科研组织机构集中统一的优势,同时发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各种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横向联合,最终形成了院系与跨学科组织并行、教学系统与科研系统共存的矩阵式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该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包括:科研与教学相对独立;跨学科的研究组织数量庞大;跨学科组织形式灵活多样;适应性和弹性较强。这极大地满足了跨学科研究的需要,能够保证学科、跨学科教育和科研组织的共同发展。
2.独立科研机构
独立科研机构的结构基本形式为:大学—系—研究所。其学术组织的中心放在最底层的研究所一级。该模式突出了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强调教学活动建立在研究活动的基础上,以研究带动教学,培养人才以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下面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展开论述。
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雄厚的科研力量闻名于世,其采用的是独立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独立科研机构(Independent Laboratory,Center,or Institute)特指那些由来自多个学院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的研究和学术常规组织机构,他们直接向教务长领导下的、负责研究的副教务长汇报[5]。在斯坦福大学,独立科研机构主要是由独立实验室,独立研究中心以及独立研究所三种形式组成,它们不隶属于任何教学院系,也不是单纯的研究机构,更不受组织行政的控制,由校级直接管理,对分管科研和研究生政策的院长兼副教务长负责。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强调高校的科学研究功能,突出教学是以科研为基础,用科研训练的方式培养人才进而反过来带动教学。
独立科研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利于进行多学科跨专业研究。该模式使研究人员可以专心科研,没有教学任务,减少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冲突;科研方向可以根据科研任务变化;各专业机构可以一起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可以服务社会需求,影响国家决策。从而弥补了传统院系不能为跨学科研究提供平台的弊端。不以学科为标准来规划研究方向,而是面向现实问题,以实际项目需求为导向,将大学研究的领域拓展到了超越传统院系的边界,带动了来自不同学科的交流互动。
3.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不仅仅是指某一具体的实体性部门或机构,同时也是指一种行为或活动,即“产”是指生产劳动或生产实践,“学”是指学习行为或教育行为,“研”是指科学研究活动,在这种意义上,产学研合作也被称为“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它主要是指在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企业与大学及科研单位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的合作[6]。下面以加州大学为例展开论述。
美国著名高校加州大学始建于1869年,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研究上享誉盛名。其科研组织结构采用的就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它是以一个特定的科研项目为目标,成立一个以学术领袖为首的科研组织。科研组织的横向交织带来科研组织的横向发展,最终转化成应用。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适应科学综合化和交叉结合的发展趋势,而且在人力和物力的运用上更为灵活。加州聚集了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如位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英特尔、苹果、谷歌(Google)、脸谱(Facebook)等。加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浓郁的商业氛围,促使加州大学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加州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是灵活多样的,主要是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实施工业会员计划、共同设立创新基金三种类型[7]。产学研合作网络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高校及企业互惠互利、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为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区域科研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结论与展望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大学作为我国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完成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随着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不断加深,加强跨学科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无疑是产生创新思想、实现创新成果的源泉。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大幅度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大学的科研组织模式,发挥大学科研优势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组织宏观战略和政策研究,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合作、运行高效的现代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每个大学可能有不同的科研管理模式,能否最大程度地推动大学科研发展,实现大学科技综合实力、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才是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为适应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立足自身不足,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独立科研机构的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尝试兼顾学科和问题导向的矩阵结构模式。纵向为学科导向,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是传统直线模式的延伸;横向为问题导向,实行项目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以跨学科课题组为基本单元,形成院系与跨学科组织并行、教学系统与科研系统共存的矩阵式高效的组织模式。第二,适当增加研究型大学中独立研究机构的数量规模。机构性质是相对独立于大学内其他研究组织和教学组织的学术机构,是学校直属的具有独立职能的科研实体,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以先进性、综合性、流动性、开放性以及示范性为原则;学科组织必须是跨学科的,吸收来自至少多于一个专业领域的教师;机构成员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项目为导向、以问题为目标开展研究,如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第三,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借鉴加州大学模式,组成运行相对独立,人才、教育和信息共享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并主动借助区域行业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和技术升级需求,联合构筑创新平台。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进步,必然要求对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科研组织模式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具体组织模式。(作者:唐琳,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1043.htm. 2004-11-25.
[2]张洋磊. 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模式危机与创新—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1):152-156.
[3]许旻. 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模式探索—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24-25.
[4]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79-282.
[5]付瑶瑶.从斯坦福大学看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独立科研机构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16-22.
[6]张蓉.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董美玲. 加州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1(9):77-80.